产品 文章
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摘 > 详细内容

手机也能“监督”开车,还需要OBD吗?

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 2015/7/3

  说起使用OBD来做驾驶行为分析,有些人一开始就是拒绝的。他们很早就相信,放着手边现在越来越强大的手机不用,再去花钱专门买一个硬件绝对是多余的。

  而且近几年外观上并没有大变化的智能手机已经在看不见的内部器件迭代中,进化为与人最紧密的传感器集合体。不少创业公司也瞄上了手机检测驾驶员行为数据的生意,广泛用于UBI领域。

  不禁要问,如果手机传感器这这么灵,未来的后装市场的创业者就不必煞费苦心再做OBD产品了?

  手机“轻”模式

  下面这张图罗列了目前智能手机上的各类传感器,一溜铺开,已经有了瑞士军刀的气势。虽然是苹果机的图,但大多数传感器也已经是平价手机中的常备模块。



  如果把手机在车内环境物尽其用,可以担任起检测功能的传感器还不少。GPS可以确定手机的经纬坐标;加速度传感器能感知并收集手机本身的相对位置变化;陀螺仪可以提供方向信息;磁力计能够检测磁场指示南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的联网后使用地图类APP,还能提供云端的道路路况数据、限速信号等信息,历史和众包数据也是可以用资源。

  说到常用的驾驶行为数据,大致包括是否超速,是否急加速以及有无急转弯和急刹车。使用GPS虽然可以准确获取车速,但因为其对电量的大量消耗,并不是一个可持续使用的办法。所以,使用到驾驶行为检测中,最为重要的传感器就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如果智能手机出马,大致的数据采集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当前车速是否超速。要获得是否超速的行为判断,需要对比司机在实际开车时有没有遵守路上的交通规则。目前实际车速方面,没有单一的传感器(除GPS外)可以用来直接测算。不过通过合理的算法,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配合来确定这项变量。

  参照标准方面,假设已经知道车辆的路线,则可以结合手机的磁力传感器,可以快速定位车辆在哪段道路的哪个方向上。手机连接云端大数据配合地图给出的道路信息,便可以得知该路段的最高限速。然后对比实际车速判断有无超速。

  急刹/急停,转弯/掉头。车辆一般会在停止标志,红绿灯,交通堵塞,加油站等地停车,这些信息地图均可以供给。停车不是瞬间静止,而是一个车速逐渐降低到0的过程。手机自备计时功能,再配合加速度仪,便可以得知速度下降到停止的用时。启动时同理。

  类似地,手机内的磁力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准确检测出转弯和调头行为。再加上时间要素,也可以判断驾驶员有没有“马路杀手”的潜质。

  所以概括一下,手机方案强调的是联网状态下,对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调用和云端地图数据的结合使用。不过和OBD产品一样,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只是第一步,紧随其后的数据分析、反馈及行为层面的纠正,才是最终要的步骤。这其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各类算法。

  目前使用纯手机方案的创业公司已在全球范围有例可循。与宝马合作的美国创业公司Zendrive,可以在任何移动应用程序嵌入事故自动检测技术。LexisNexis收购了英国远程信息数据服务提供商Wunelli,用手机识别分析驾驶行为,有针对性的售卖车辆保险。国内的微车通过对手机上一系列传感器数据的建模、分析和调度,识别手机当前所处的驾驶状态。

  OBD还有机会吗?

  显而易见,手机方案确实突破了OBD产品现存的一些局限。

  第一,突出“专人专用”。当一个家庭共同使用一辆车时,OBD产品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来确定是哪位家庭成员在驾驶着这辆车。数据对车,保险定价很容易出错。而手机具有很强的个人属性,数据收集更加集中和个人化。

  第二,是轻量化。比起一个额外加装的硬件,人们更愿意下载一个手机APP。轻模式不需要为硬件额外付费,也符合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而且对商家来说,APP集成更方便,推广也更加迅速。在强调速度的推广中,具有极强的移植能力。

  第三,一种心理安全。硬件的外接形式显得生硬和具有攻击性,人们很容易认为这是一台偷取他们隐私的设备。虽然手机暴露个人信息的情况并不好到哪里去,但是如果足够周到,至少有一个可控的手机应用程序数据共享开关和一份要点击“同意”的“数据使用条款”。



  但手机方案还存在诸多顾虑之处,OBD方案还不至于陷入淘汰危机。

  虽然在驾驶行为数据收集上,手机方案因亲密更占优势,但却“狠心”分割了与车的联接。OBD方案不仅可以拿到人的数据,而且可以拿到更准确的车辆数据。因此手机方案应用场景容易被局限在UBI领域,但是在企业可用的CMR和车主可享的远程诊断等功能,就受到了牵制。

  从数据准确性上来说,手机更加容易受到的行车环境的干扰。相比而言,目前国内大部分OBD方案使用加速度芯片,其传感器的精度都不亚于甚至优于手机内传感器。再加上接口固定的天然优势,硬件过滤算法并不需要考虑很多意外波动的场景。至于车速都是直接从行车电脑直接读取,读取速度和准确性都可以保证。

  而且手机还存在电池续航问题。当调用传感器支持行为数据收集时,会出现电量大幅下降的情况。OBD接口自供电的优势就会打消用电顾虑。这时候再考虑成本问题,整体出货量达到一定规模的OBD产品,在硬件售价层面也未必会有门槛。

  小结

  在目前国内OBD方案普遍遇到工具性App的矛盾时,基于纯手机App的车联网方案以无硬件全免费的形式可以快速扩张用户规模;加上移动互联网快速迭代服务灵活的优点,也许会在目前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的中国车联网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手机方案如果要与OBD对标,并不是明智之选。没有硬件的生产销售这些破事,轻模式可以通过算法把用户数发展上去,更适合前期的市场教育。与其说是两两PK,不如看做不同时期的两种策略走向。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振动传感器 ENDEVCO PCB加速度计 PCB加速度传感器 电容加速度计 陀螺仪 精量电子 精量电子加速度传感器 精量电子加速度计 MEAS加速度计 MEAS加速度传感器 三轴压电加速度计 三轴压阻加速度计 恩德福克加速度传感器 ENDEVCO加速度计 ENDEVCO加速度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 伺服加速度计 电容加速度计 压阻加速度计 压电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 加速度传感器 冲击传感器 ICP加速度计 IEPE加速度计 ICP加速度传感器 IEPE加速度传感器
首页|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购物咨询 | 友情链接 | 站内导航 | 诚聘英才
copyright©2007-2010,sensorway.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7023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