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为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做贡献”,是前来出席本届专博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家熊反复强调的观点。从这充满深情的话语里,折射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科学家对国家、对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远大抱负。6月24日,刚下过雨的曲阜古城还带着几分闷热,方家熊院士不顾鞍马劳顿,来到曲阜电缆厂,现场解答企业发展和转型难题。
方家熊院士是我国光传感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持光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他研究的Ⅱ-Ⅵ族碲镉汞半导体红外传感器技术,为我国卫星红外遥感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中国空间遥感用红外传感器技术,解决了空间红外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空间使用的可靠性和空间制冷适应性等问题,实现了空间对1~15微米红外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航空红外系统和民用系统。他提出的变能隙半导体传感器波段探测率定义,为我国空间红外遥感系统普遍采用;提出的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研制成功后为风云卫星系列及 “神舟三号”飞船提供了各种多波段红外传感器组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6项,撰写论文100余篇。方院士在谈到理想和兴趣问题时曾反复地讲,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也应该有兴趣,但个人兴趣只有与国家需要和对国家的责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处在今天科学发展的火红年代里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们要珍惜这种幸福,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些事情。特别是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科学家更要当好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的先行,为21世纪的中国振兴尽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拳拳报国之心和绵绵敬业之情,方家熊一下车就投入工作,详细了解了电缆、光缆车间的安全生产、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情况。方家熊院士以信息传输和接收方式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曲阜电缆厂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智能电缆的研发需求和智能电网这一新兴产业的应用前景。企业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方家熊院士意味深长地说,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做贡献,科技带头人更应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为企业点经传智,在产学研完美结合中体现自身价值,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