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记者安然报道 辅助裁判判罚的可能改革措施中,鹰眼、门线技术、录像和门线裁判得到的呼声最高。今年3月的“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年会上,FIFA否决了引入门线技术的可能,而门线裁判则在2009-10赛季欧联杯中开始试运行,如果一切顺利,2012年欧洲杯上将可见到门线裁判的身影。
鹰眼
体育比赛中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实现的辅助判定设备,又被称为“即时回放系统”,它由8-10部分辨率较高的快速黑白摄像机、电脑分析系统和大屏幕组成。第一步,借助电脑计算把场地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图示1);第二步,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球飞行轨迹的数据(图示2);第三步,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第四步,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呈现出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图示3)。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10秒,误差不超过3毫米。
[优点]能在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呈现皮球的运行路线和落点。
[缺点]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需要中止比赛进行查看。
智能球-门线技术
阿迪达斯公司负责研制,又称门线监视系统。核心是将微型传感器植入比赛球内,当球越过门线时,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裁判员。此智能技术采用了磁场原理为主控电脑,提供比赛用球在场上的实时方位信息,并帮助电脑向裁判直接发送相关数据。通过磁场原理技术及球体强化组件,门线监视系统对比赛用球方位的测定精度专业、高效,可不受任何诸如人体动作、天气状况及器械干扰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优点]能在不为观众所知的情况下得到高科技提示,迅速得到球是否完全越过门线的准确信息。
[缺点]对比赛用球的要求大为提高,且在皮球不断遭受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系统的一贯稳定。
录像辅助判罚
借助赛场上不同角度的摄像机,通过多角度回放慢动作的手段来确定裁判判罚是否正确,包括球是否进门、是否出界、球员是否越位、是否在裁判员视线之外发生暴力行为,还包括球员是否犯规、是否有佯装行为。
[优点]多视角状态下,使得裁判的判罚更为准确,更有说服力。
[缺点]降低裁判员的威信,使比赛支离破碎,且此手段不能对所有判罚正确与否给出明确答案。
门线裁判
即“第五裁判”,欧足联的叫法为附加助理裁判(Additional Assistant Referees)。在每方球门侧后方,相同半场助理裁判的远端增设一位助理裁判。他的职责主要是辅助裁判员观察罚球区内的犯规行为,以及观察球是否越过门线。2009-10赛季欧联杯中,门线裁判已经开始试行,2010-11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也将开始正式引入门线裁判。
[优点]避免科技因素为足球比赛带来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增加判罚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有效遏制罚球区内的假摔行为。
[缺点]裁判的相关开支增加,并不能扫清所有判罚盲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