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竞赛规则规定,智能车系统采用飞思卡尔的16 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 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智能车系统的控制。在选定智能车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方案后,赛车的位置信号由车体前方的光电传感器采集,经XS12 MCU 的I/O 口处理后,用于赛车的运动控制决策,同时内部Pulse-Width 模块发出PWM 波,驱动直流电机对智能车进行加速和减速控制,以及多个伺服电机对赛车各个部位的转向进行控制,使赛车在赛道上能够自主行驶,并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为了对赛车的速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在智能车后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采集车轮转速的脉冲信号,经MCU 捕获后进行模糊PID 自动控制,完成智能车速度的闭环控制。此外,还增加了键盘作为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智能车的角度和方位控制。系统总体方框图如图1。
根据以上系统方案设计,赛车共包括七大模块:MC9S12XS128 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速度检测模块、辅助调试模块。各模块的作用如下。
MC9S12XS128 主控模块,作为整个智能车的“大脑”,将采集光电传感器、光电编码器等传感器的信号,根据控制算法做出控制决策,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完成对智能车的控制。
传感器模块,是智能车的“眼睛”,可以通过一定的前瞻性,提前感知前方的赛道信息,为智能车的“大脑”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充足的反应时间。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合适而又稳定的电源。
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完成智能车的加减速控制和转向控制。
速度检测模块,检测反馈智能车后轮的转速,用于速度的闭环控制。
辅助调试模块主要用于智能车系统的功能调试、赛车状态监控等方面。
智能车传感器模块设计
在确定智能车总体方案时,我们选择光电传感器的方案。为了获得更大前瞻距离,为控制系统后续处理赢得更多的时间,在从众多光电传感器中选择了大前瞻的激光传感器,前瞻距离可以达到普通光电传感器的数倍甚至十几倍,完全满足竞赛的要求。
1 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光电传感器检测路面信息的原理是由发射管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线,经地面反射到接收管。由于在黑色和白色上反射系数不同,在黑色上大部分光线被吸收,而白色上可以反射回大部分光线,所以接收到的反射光强是不一样,进而导致接收管的特性曲线发生变化程度不同,而从外部观测可以近似认为接收管两端输出电阻不同,进而经分压后的电压就不一样,就可以将黑白路面区分开来。
2 激光传感器的设计
激光传感器与普通的光电传感器原理都是一样,但是其前瞻能力远大于普通的光电传感器,可以达到40~50 cm,对于智能车来说已经足够。在竞赛中,规则规定传感器最多不能超过16 个,我们选用了15个激光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呈“一”字排布。激光传感器由两部份构成,一部份为发射部份,一部分为接收部份。发射部份由一个振荡管发出180kHz 频率的振荡波后,经三极管放大,激光管发光;接收部份由一个相匹配180KHz 的接收管接收返回的光强,经过电容滤波后直接接入S12 单片机的PA 与PM口,检测返回电压的高低。由于激光传感器使用了调制处理,接收管只能接受相同频率的反射光,因而可以有效防止可见光对反射激光的影响。
为了简化15 路激光传感器的控制,减少激光传感器相互之间的干扰,传感器的控制采用了分时发光的策略,使用74LS154 作为分时控制器,由S12 的3 个IO 口来控制7 组传感器的开断,同一时间控制每组相隔最远的两路传感器发光,这样接收管就接收不到相邻传感器发射的激光了,因而达到了防止相互传感器之间干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邵贝贝.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LC/OS-Ⅱ(第2 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邵贝贝. 单片机嵌入式应用的在线开发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晓明.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4] 臧杰,阎岩. 汽车构造[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安鹏,马伟.S12 单片机模块应用及程序调试[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第211期. 162-163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