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维传感器网】正在改造的新庄二村居民,面临一个两难选择。由于停放轿车增多,需要增加停车位;而增加停车位,必须减少绿化面积,没有轿车的居民又感觉不爽,因为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居住环境质量。新庄二村居民面临的困惑,也是很多老小区面临的问题,有没有两全的办法,既保证小区绿化面积,又可让车子找到更多的停放地?近日,记者在世博园采访时,园内立体绿化的新思维和新技术,可以为绿杨城郭建设提供借鉴。
柱子、通风管、屏风均可绿化
据悉,世博园80%以上场馆立体绿化。在世博轴西侧,有一个高大的灰色四方形建筑。不过,吸引游客目光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覆盖外墙表面的绿色植物,有灌木,有小草,在风中摇曳,吐露着赏心悦目的清凉翠绿。
法国馆内,游客也同样可享受到这种赏心悦目,进入展馆天井内,一条缠绕绿色植物的通风管道,从四周屋顶悬挂及地,有20多米长,像一条条绿色瀑布;在建筑顶部则是一座地道的“凡尔赛花园”。
把花园搬到屋顶的,还有香港馆,一个微型的湿地公园,木质拱桥下,一汪水池,水生植物栽植其中。
最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效果的是卢森堡馆,在泛着铁锈色的建筑内,游客随手可以触及各种鲜花植物,建筑墙壁伸出的部分,摆放着一盆盆鲜花,沿着墙壁环绕成一道道花族长廊。
不仅是在建筑表面,世博园还展示了室内绿色的技巧,在世博主题馆内,记者看到,一个四方柱子,上面居然也缠绕着诸多植物。
在最佳城市实践区,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有一扇双层玻璃屏风,屏风内有很多绿藻样的植物。馆内志愿者介绍,一块2平米的生态屏风,可以带来20平米空间内的新鲜空气。
生态墙:营养土+传感器+电子阀
世博园内立体绿化模式,不但向游客展示绿色植物可以与城市建筑共生的理念,而且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技术。
作为样板的立体绿化方式,在世博会尚未闭幕前,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打算引进。据了解,主题馆生态绿化墙技术,被上海市静安区引用,准备用于旧城改造。
墙面绿化本身不是什么新思维,在扬州很多老建筑物上,就有碧绿葱郁的爬墙虎,从地面到屋顶,不需要施肥浇水,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足以自给自足。
不过,让更多的植物离开地面,搬家到空间中,首先要解决土壤和浇水的问题。
世博主题馆生态绿化墙,垂直绿化面积达到6000平米,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场一位志愿者介绍,提供这些植物生长养分的,是一种特殊配置的营养土。
这种营养土有什么特点呢?
这种营养土技术来自上海植物园,该园园长胡永红介绍,与普通泥土相比,这种营养土不易收缩、结块和变硬,而且营养成分缓慢释放,否则频繁换土、添加营养液将是一个巨大成本的工作量。
去年6月,世博主题馆生态绿化墙植物开始栽种。
世博项目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绿墙基本不用养护,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每个植物容器内装有传感器,达到一定干燥度,电子阀门自动打开滴水,潮湿到一定程度,电子阀自动关闭。
立体绿化
距离扬州并不远
看得见的植物,可以用来绿化,看不见的微生物,也可以用来做绿化。上文介绍的“沪上·生态家”项目,就是采用绿色微藻。
在案例馆门口,可以看到一排排迂回管道,绿色液体在里面循环流动,与绿色屏风相连。据介绍,这种绿色微藻吸收二氧化碳效率高,是普通植物的5-10倍。
绿化空气的过程也很简单,屏风从底部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微藻吸收,并释放出氧气。
从生态墙到绿藻屏风,这些立体绿化的样板工程,大范围推广应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多远?
据了解,主题馆生态墙绿化成本每平方米是800-1000元。不过,有关人士还介绍,如果绿化面积更大的话,成本可以降低到一半。
据了解,主题馆绿化生态墙技术,对于扬州来说,并无多少玄机。传感器生产技术,扬州企业一直领先,至少有两家公司在生产,其中市区联能电子生产的传感器用在了三峡大坝上,宝应一家生产传感器的外资企业,还有世界500强企业的背景。
对于滴灌技术,也不是新鲜技术,在很多大棚蔬菜种植区,早在大面积使用。营养土配置,只是个需要不断重复试验的操作问题。
严格意义上,世博展示的技术,都不是最新的技术,更多的是展示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