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在水下观察图像的质量为什么比陆上的要差?
水下电视有“水下眼睛”之称,但其观察图像的质量通常比陆上要差,表现为图像亮度小,细节模糊。主要原因是水体衰减大,致使图像的亮度变小;另外,水体的后向散射严重,使图像对比度减小,细节模糊。
162.人们最早使用的测量海水光学性质的设备是什么?
19世纪初,人们在进行海洋调查时,用一个直径30厘米的白色圆盘垂直沉入海水中,直到刚刚看不见为止时的深度,这一深度叫海水的透明度。白色圆盘就称为透明度盘。
163.海洋卫星的可见光传感器与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由于由海洋返回的可见光信号非常弱,且海中成分复杂。因此,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海洋卫星的可见光传感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
164.卫星遥感观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 空间平台:装载传感器的空间运载工具,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天空实验室;
2) 卫星传感器:根据电磁辐射原理获取海洋信息。
3) 数据传输系统:星载传感器通常产生测量电压或频率信号,大部分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4) 地面接收站:
5) 数据处理系统:对卫星轨道和仪器校正。(可见和红外不用)
6) 数据分发系统:行政性组织机构,将数据分到科学家手里。
165.卫星传感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主动式和被动式传感器
1)被动式:如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微波辐射计。
2)主动式:如微波高度计(垂直下视)、微波散射计(侧视)、合成孔径雷达(侧视合成)等
166.按海洋遥感传感器工作方式分,海洋遥感分为哪几类?
海洋遥感传感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动传感器如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微波辐射计等;主动式如微波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
167.在卫星海洋遥感中,什么是红外遥感?
利用红外波谱(在1~100微米)获取海洋信息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海洋遥感中,红外传感器利用海面的热红外辐射,用于测量海表温度。热红外传感具有全天时的工作能力。缺点是不能穿透云层。在大中尺度海洋现象和过程、海洋-大气热交换、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渔业资源、热污染监测及赤潮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168.在卫星海洋遥感中,什么是水色遥感?
水色遥感是唯一可穿透海水一定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它利用星载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接收海面向上的光谱辐射,经过大气校正,根据生物光学特性,获取海中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及黄色物质等海洋环境要素,因而它对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生态环境、海洋通量、渔业资源、赤潮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169.在卫星海洋遥感中,卫星高度计有何应用?
卫星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平均海平面高度、大地水准面、有效波高、海面风速、海流、重力异常、降雨指数等。
170.在卫星海洋遥感中,合成孔径雷达有何特点?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雷达,它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有潜力的卫星传感器。它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与光学遥感图像相比拟;又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优点。主要用于探测波浪方向谱、中尺度涡旋、海洋内波、浅海地形、水下目标、海面污染以及海表特征信息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