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将在无锡召开,这将是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首次集体亮相。目前,物联网业务正呈现出“由点到面”、“由行业用户到公众用户”的发展特征,并即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实在的经济利益。而从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产业已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初步基础,不论是信息采集领域,还是信息传输,抑或是信息处理领域,产业链都已趋完善。
一个浩瀚的ICT市场就在前方。发轫于无锡的“感知中国”建设,在全国各地已遍地开花;而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主导企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先锋,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并积极建设物联网基地,推广大量应用。
虽然大多数业内专家对物联网的发展仍然持谨慎态度,例如,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对《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今年物联网、传感网将高速发展,但是大规模的产业化不会出现;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则持有更为悲观的论调,他认为在未来五年内物联网将不可能成为通信业的一个主导市场。
但无论如何,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正克服着“商业模式欠缺”、“标准复杂”、“产业链不成熟”等种种问题快步前行。
行业需求初显
产业内部很热,而行业需求不明显被看做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首要难题。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指出,物联网的本质是IC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在3G业务规模推广、宽带提速等大背景下,物联网应用为运营商的信息化转型勾勒了十分美好的商业蓝图。
但是,电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业务,无可避免地将面对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即如何真正满足行业需求。
物联网应用要想获得行业用户的买单,首先是用户确实有需求且支付得起,其次还要符合行业用户的应用环境,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行业政策、专网和公网的协调、应用习惯,以及运营商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匹配等问题都被看做是物联网进入各行各业的“拦路虎”。而在行业企业内部则有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中国移动研究院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业务的推广将涉及到企业流程再造、系统对接、设备改造和岗位调整等诸多问题,需要克服。
因此,目前行业用户自发投资的物联网应用还比较少。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就将物联网、传感网纳入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有计划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大力扶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很早就明确,要优先在“工业、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示范物联网应用;而在“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依然是重要内容。
作为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浪潮,物联网概念在我国从一出现起,就呈现出由上到下强力推动的态势。正因为这样,目前大部分物联网示范应用都由政府买单,并主要集中在安防、环保、农业、水利等国计民生关键领域。这些领域示范应用的遍地开花,也让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更为其带来了经济利益。
走向公众服务
在行业物联网应用艰难推广的同时,面向公众用户的物联网产品开始发力。
按照物联网概念的一般划分,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信息处理层三个层面。目前,物联网业务在行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障碍在感知层。例如,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对传感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感器的精度以及可靠性、使用年限、寿命等,能否满足工业高温等特殊环境的具体要求,是用户最为疑虑的问题。
此外,目前传感器种类有4000多种。以前传感器主要在各个行业使用,不存在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问题。现在要进入电信网络,技术标准如何协调?设备如何认证等都是问题。
事实上,未来物联网世界应用将面对不同的个体,不同行业和组织,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如果没有一种很好的业务生成环境,没有一个很好的业务系统体系,没有一个很好的通信标准,数据融合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面对在工业等行业领域现存的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们各自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了自己的物联网阵营,以完整产业链、完整的解决方案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运营商在推进工业等行业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找到了拓展物联网业务的捷径,就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自己现有的庞大的个人用户群资源结合起来,提供相应产品,并捆绑用户,甚至实现小范围内的网络垄断。如中国电信面向校园用户的翼机通业务,中国移动面向社区的宜居通业务。这些业务都表明,物联网应用在行业领域深耕多年后,开始走向公众用户,开花结果。
当然,运营商的挑战仍然很大,就是如何面向公众用户提供物联网产品的同时,变管道角色为智能管道,或信息服务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在网络层面,运营商还需要加大改造力度。他指出,现有的网络是基本上不做任何信息处理的,也不做数据挖掘,对物联网业务来讲应有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撑。“运营商需要适应物联网的应用改造网络。”
成本压力逐步克服
物联网发展需要规模化,只有规模化,业务成本才能降下来,用户才支付得起,产业链才能获利。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M2M是规模应用的典型业务,数量巨大将折射出质量卓越。
但物联网市场是碎片化的市场。每个行业的细分应用都非常多,由于行业或地域限制,这些应用的需求不一样,这使得物联网业务要十分多样性,多样性导致产品很难标准化,一个产品的用户数很少,开发成本较高。产业链如果将这些高的成本分摊到产品售价上让用户承担,则会影响用户使用物联网。如果不分摊,产业链又面临着财务压力。
因此规模商用必须要过成本关。事实上,得益于政府在相关领域的主导推进,运营商的相关项目成功实施积累了大量经验,进入2010年,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体系,正跳出“M2M”的范畴,将电信各种网络与传感网紧密结合,推出各种各样业务。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展出的物联网业务,因已成为业务群而备受关注;通信设备商也为物联网业务的推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传感器厂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产业链的完善,产业化大分工的逐步形成,必将促使整个产业规模化启动,这为物联网业务向更多行业的推广,提供了有利基础条件。邢涛表示,任何商业模式的确立和规模化商用都需要参与主体的主动性,行业用户的被唤醒,或许也将意味着物联网规模商用的即将到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