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在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开幕,200多家参展商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博览会,被视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首次集体亮相,甚至引起了股市关注。
奇思妙想落地,物联网步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国电信展区,一辆轿车引起了记者注意,走近一看,除了每个坐椅背后的显示屏,并无特别之处。“秘密就在显示屏”,中国电信上汽研究院产品经理李蕊介绍,“车身装有很多传感器,零部件有丝毫动静,显示屏会实时播报”。
点击显示屏,轮胎压力、刹车系统、燃料状况、路面状况等一目了然。通过汽车底部的传感器,准确收集路面温度、湿滑度,驾驶员就会心里有数。更智慧的是,这套系统与4S店连接,传感器检测的“病例报告”及时传到4S店,提醒车主检修。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住户只需用一个主控遥控器就能控制所有家电:早上7点起床,背景音乐响起;刷牙、洗脸时,调频广播自动打开,播放新闻;早餐时分,空调已将室内温度调至最佳;出门后,所有电器、窗帘自动关闭,房间进入布控状态;上班时,通过手机监控房间情况,一有异常动静,手机上就能收到警示;下班时,在踏进门之前,空调、地暖都已开启,热水器、微波炉也开始运作,进门后窗帘自动打开、电视机也会选到您喜欢的频道。目前,无锡已有多位市民在享受“智能家居”。
创意激情比拼,生活因物联网而精彩
博览会上,特地举办了2010年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考考年轻人。
“这款遮阳伞能自动跟着太阳走,保证不会晒黑你。”原理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褚明学娓娓道来,这款遮阳伞顶部有个小洞,传感器藏在里面,能锁定太阳光,保证伞面与太阳光垂直,另外,外立面的3块太阳能电池板能为伞的转动提供动力。伞底下还有一个小电风扇,电风扇装的是温控传感器,假如设定26摄氏度,一旦周围温度过高,风扇就会自动开启,电来自太阳能。
“有客人经过,或有掌声响起,含苞欲放的花朵会瞬间怒放。”郑州大学姚顺华设计的“魔力花”,尽管是塑料花,但在花片上装上传感器,设定好时间,只要有感应,就会开闭。“酒店、会场,特别适合。”他说,这款“魔力花”已获得国家专利,商业前景很好。
国防科技大学的吕宁和同学利用物联网开发出了婴语翻译器。他们将婴儿的各种哭声收集,根据声音的基频、声压等要素辨别小孩哭声的含义。经过多次测试,准确率超过80%。
“新型笔记本电脑无限防盗装置”、“智能名贵花卉培育能手”、“智能输液感应器”……一款款创意无限的物联网“产品”,让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的老总和评委赞叹不已。
智慧生活,既要技术支撑也要道德保障
物联网目前正在向各个领域覆盖,市场空间固然诱人,但遇到的发展瓶颈也不少。昨天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尚待建立,核心关键技术需要突破,规模化应用还不足,目前国内物联网应用需求仍处于较低的层次,物联网仍面临一些安全方面的挑战,跨行业合作与资源共享还存在壁垒等。
对此,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表示,中国物联网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制定标准时应与国际接轨,不应局限于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尚未形成,欧美国家都在竞争,江苏应承担重任为中国争得话语权。”中科院院士何积丰则指出,物联网的发展策略,应该是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比如医疗、交通、环保,这方面需求最直接、量最大,商业模式也好建立。
智慧生活,万物感知,这不仅需要技术支撑,还需要道德保障。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表示,发展物联网,将会对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形成挑战,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公民隐私权问题等,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另外,也对网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将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公开,网络自律机制应该加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速度传感器网(www.aq315.com)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