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文章
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细内容

室温 3D 打印技术实现微型化红外传感器

来源: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 2025/11/9

配体交换(L-E)辅助纳米晶体(NCs)纳米打印技术示意图。来源:《自然通讯》(2025)。DOI:10.1038/s41467-025-64596-4

红外传感器是下一代电子设备的关键组件,堪称设备的 “视觉” 核心,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LiDAR)、智能手机 3D 人脸识别系统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等产品中。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机械工程系金智泰(Ji Tae Kim)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韩国大学吴成柱(Soong Ju Oh)教授与香港大学赵天烁(Tianshuo Zhao)教授,共同研发出一种 3D 打印技术。该技术可在室温环境下,制造出尺寸小于 10 微米(m)的超小型红外传感器,且传感器的形状与尺寸可按需定制。

相关研究论文《配体交换辅助胶体纳米晶体打印技术实现全打印亚微米光电子器件》已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红外传感器能将不可见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是实现机器人视觉等未来电子技术的核心组件。因此,红外传感器的微型化、轻量化及柔性形态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虽适用于大规模量产,但难以灵活适配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同时,传统工艺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这不仅限制了材料选择范围,还会消耗大量能源。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超高精度 3D 打印工艺。该工艺以液态纳米晶体墨水形式使用金属、半导体与绝缘体材料,在单一打印平台内逐层堆叠材料,完成器件制造。

这种方法可在室温下直接制造红外传感器的核心组件,能够实现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定制化微型传感器。

研究人员通过应用 “配体交换” 工艺,无需高温退火即可使传感器实现优异的电学性能。该工艺会将纳米颗粒表面的绝缘分子替换为导电分子。

最终,团队成功制造出超小型红外传感器,其尺寸不足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小于 10 微米)。

金智泰教授表示:“这项研发的 3D 打印技术不仅推动了红外传感器向微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还为创造以往难以想象的新型形态产品开辟了道路。此外,该技术减少了高温工艺带来的巨额能耗,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环保制造,为红外传感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更多信息:赵志轩(Zhixuan Zhao)等人,《配体交换辅助胶体纳米晶体打印技术实现全打印亚微米光电子器件》,《自然通讯》(2025)。DOI:10.1038/s41467-025-64596-4

期刊信息:《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振动传感器 ENDEVCO PCB加速度计 PCB加速度传感器 电容加速度计 陀螺仪 精量电子 精量电子加速度传感器 精量电子加速度计 MEAS加速度计 MEAS加速度传感器 三轴压电加速度计 三轴压阻加速度计 恩德福克加速度传感器 ENDEVCO加速度计 ENDEVCO加速度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 伺服加速度计 电容加速度计 压阻加速度计 压电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 加速度传感器 冲击传感器 ICP加速度计 IEPE加速度计 ICP加速度传感器 IEPE加速度传感器
首页|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购物咨询 | 友情链接 | 站内导航 | 诚聘英才
copyright©2007-2010,sensorway.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7023885号